标签 互联网 下的文章

【折腾不止】前端工程与性能优化

作为开发,不仅仅是前端,优化总是你绕不开的事,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产品变得更快。优化的对象不仅仅指产品本身,还有我们日常的开发流程。从加入团队到现在,大概有一半左右的时间花在了优化上,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,回过头看,优化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,也是些很琐碎的事情,要打造一个无痛的开发流程,并且能够相对轻松的对产品持续优化真的不轻松。没有银弹,任何项目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。但任何值得改善的地方能够有所提升都让我们觉得努力没白费。有时候只想懒一点,从枯燥的重复中解放出来。

阅读剩余部分 ->

体验至上

今天这篇文章是关于互联网的,但我更希望其他行业的人也能看到,互联网行业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。

从九八年到现在,国内互联网快速发展了十五年。如果你们稍加注意,互联网正在渗透我们的生活,虽然很多地方还做的不够好,不够完善,但那已经有互联网的影子,正在逐步蔓延。虽说最近的这几十年里,没有革命性的技术出现,但毋庸置疑的是以前只出现在电影里的场景已经搬到现实生活中了。

阅读剩余部分 ->

浏览器缓存学习札记

缓存的类型有很多种,服务器缓存,浏览器缓存,代理缓存等。本文主要讲一下浏览器的缓存原理,主要是依赖HTTP协议来控制。

使用缓存有以下优点

  1. 减少冗余的数据传输
  2. 缓解网络瓶颈的问题
  3. 降低了对服务器的要求
  4. 降低了距离时延

缓存原理

我们知道浏览器端发送的一个常规的HTTP请求,得经过三次握手阶段,影响响应速度有服务器、网络、距离等原因。这过程的优化手段非常的多,包括前段和服务端,若是能够命中缓存,直接获取到请求的内容,则大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。

阅读剩余部分 ->

移动互联网随想

好久没发文了,这段时间每天过得都很累,很多前端的东西都没来得及去梳理总结。其次自上次写了后,发现在微信上很不好写源码,这是件很痛苦的事情,以后还是更新在个人博客上。

最近工作从PC前端切换到了移动端,需要学的东西也非常多。但本质还是换汤不换药,学习好新的工具还是一样的工作。移动端类型多,接口不统一等,坑也比PC端更多,需要一个个的踩过才能变得更加有经验,才能成长。更要命的是性能问题,在PC端毫不起眼的HTTP请求在移动端可能会被放的很大,尤其是2G网络,当产品面向的是屌丝用户时,这点需要尤其的注意。可以结合HTML5的性能接口,window.performance.timing来针对站点进行优化。在某些系统环境下还存在点击穿透的问题,以及浏览器本身的计算能力,毕竟性能上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,想要做到客户端这样的产品体验还是非常困难。

阅读剩余部分 ->